MAME模擬器有很多種,plus、ui、+gui、iv/play、64、很多版本,不過因為一些老舊的前端夾雜太多東西要讀取了,三萬個roms不好處理,發展有點問題,目前最泛用的是M+GUI。
畫面簡單、該有的有,不像iv/play太過於簡單。除了遊戲截圖,右上角還能放大型電玩框體圖、電路板圖、海報圖;右下角能放一些簡介、故事、招式表。讀取快速,進入這視窗表幾乎是秒進,用mame32的話可能要等個幾分鐘。
這是它下載的地方 http://sourceforge.net/projects/mameplus/
這是圖案資源的網站 http://www.progettosnaps.net/
最重要的訊息接收 http://www.emucr.com/
技術支援 http://www.planetemu.net/
http://www.emuparadise.me/roms-isos-games.php
一開始什麼都沒有,只有基本檔案。其中mamep是x86、mamep64是64位元的作業系統用,執行mamepgui。
第一次執行它會要你選擇,64位元的就選mamep64
預設基本上是什麼都沒有,欄位都擠在一起,到最上面把它拉開。左邊那直立欄位是分類表,它依照各種分類標準來給你表單。右下角是遊戲數量,總共近三萬個,當你選擇可執行,就會顯示九千多個,不可執行的有兩萬個。也能依照製造商來分類,不過製造商裡面有各種工作小組、與外面的合作、有點複雜。
建議改成英文,因為遊戲還是按照Description(描述)字母順序比較好找,在上面的[檢視]裡面,遊戲圖片是右上角的格子,遊戲文件是右下角的格子。
接著是[選項],前兩個都一樣,點進去,然後把縮在一起的表拉開,必須要先改的是Global[通用]裡面的Control。
黃色那兩排是滑鼠的啟用、讓滑鼠代替光線槍。很多遊戲讓滑鼠分擔一點控制會很方便;光線槍遊戲中,用滑鼠移動去射擊螢幕四周就能更換彈夾。更改過的東西它會顯示黃色,讓你知道你改了什麼東西。Misc裡面第八個是cheat,看要不要作弊。
設定的部分完成,接下來就是去網路上搜刮各種檔案。
紅色圈起來的,是接下來要建立的子目錄,我通常都用大寫英文,以跟系統自行建立的小寫名稱有所區別。
必須要有的是BIOS檔案與遊戲的ROM檔,第一步先建立一個ROMS的子目錄。MAME因為綜合了幾十種大型電玩的基板,所以理所當然BIOS很多,不少遊戲需要BIOS才能執行,去Google mame bios pack,就能找到,把它解壓縮,丟到ROMS裡面;至於遊戲的話,下載來以後,維持壓縮檔的狀態,也丟進去。
BKGROUND是放背景圖的地方,看不慣M+GUI預設的死白的話,放張暗色系的,保護眼睛。
SAMPLES是放一些材料,很多大型電玩會用到各種不同的聲音,全部不大,七十幾個而已。
SNAP是遊戲截圖,你總要知道你即將運行的是什麼遊戲,前面圖案資源的網站有,必須跟rom的檔案名稱一樣。
ICONS會出現在Description欄,每個遊戲名稱的前面會有小圖案的設置空間,看你要不要花時間去找漂亮的圖。
cheat.7z是個壓縮檔,幾百K而已,網路的下載檔會再包上一層壓縮,把它解開到這個狀態,放旁邊就好。rom檔只能吃zip,這個能吃7z,反正沒差。
history.dat是遊戲的背景資料,幾年、什麼公司做的、操作上的配置、基板的詳細資料、CPU是多少Mhz,都會顯示在M+GUI的右下角區塊,當然,你要在View-Game Documents點出來才能讓它顯示。
比較值得一提的,是nvram這個子目錄。很多遊戲第一次執行遊戲的時候,會做它自己系統的內部校正,在你等待的同時,不小心搖桿上的蘑菇頭有點往上歪的話,你整場遊戲都得努力把飛機鼻給往下拉....這個時候只要跳出遊戲,把nvram裡面的遊戲名稱的目錄砍掉就行了,重新執行遊戲就能再開始第一次校正。它會把你每個遊戲的分數、操作控制配置都記錄在裡面。
玩卡普空的CPS3的CHD的話,由於CPS3是光碟系統,所以它會在你第一次執行的時候,把你的CHD當成光碟,install到MAME虛擬的CPS3系統....你得等上二十分鐘左右 當然,都會記錄在nvram裡面,等你下次再玩就不用這麼悲的等待了。
CHD是比較特別的分類,一些因素是載體的差異,每個大型機台推出的當時,都會運用一些材料來安裝系統,例如錄影帶、CD-ROM、GD-ROM、LD、SCSI與IDE硬碟、記憶卡。想進系統就要安裝,在nvram裡面會產生你安裝的東西,可能是當代沒有便宜的方案,不得已要用那些手段,也有的是因為要推廣自己的機台。
另外,CHD遊戲不少都是龐然大物,像是M.A.C.H.3、US vs. Them、Firefox,都是10-13G的產物,我用計算機在Planet Emulation網站算了一下,全套五六百個CHD遊戲要三百多GB.... 實在有點多,畢竟其他兩萬九千多套遊戲全部加在一起也才五十GB啊!
一般我們交流中,提到MAME某某版本全套,是不含CHD在內的。
最後,下面是一些美術作用的檔案,都是非必需品,必須自己動手建立子目錄,各自圖片的檔名要跟對應遊戲的一樣,這是基本原則。
FLYERS 海報,各種精美海報,都能找的到,有的泛黃古老了。
CABINETS 大型電玩的框體,很多都很特殊,滑雪板、DDR之類的
CPANEL 控制面板的圖
MARQUEES 框體上面的招牌圖
PCB 電子基板的圖案....就有人愛這味,想不透
在版本更新方面,必須用到Clrmamepro這個軟體,按create,讀取新的mamep.exe,把裡面需要更改的東西讀取出來。隨便取個名子,完成後按load。
接著Setting原本的roms路徑、下載來的update-roms路徑。
第二步驟是scan,更正更新以後rom的檔名、內容物的名稱、修補。
其中會有幾種選項跳出來,全部yes all。
第三步驟是rebuild,重新建立符合mame改版能運作的rom。
改版的步驟大概如此,要花點功夫,很難想像沒這套軟體的話,該怎麼辦。
感想
本來只是想蒐集cps1、cps2、snk而已,畢竟年輕的時候最主要就是在KOF94-98那個年代,回憶太多了。先是在nebula、winkawaks平台,接著model-1,2,3也齊了,然後是finalburn alpha。彼此重複也不管,反正就什麼模擬器,都要有一套rom就對了,接下去是demul。
看到一些neo wave的遊戲在gamecube與ps2都有,與其等mame釋出,乾脆也把Dolphin跟PCSX2弄一套,結果當然是硬碟不夠了,狂買。最後是Wii的iso下完才停止,回過頭來發覺一切的源頭--MAME,動都還沒動,於是才繼續奮鬥,整套弄完去發掘CHD的醍醐味。
MAME在1997年開始,並不受人重視,原因很多:romset不合、當時盛行的模擬器大宗其實是PS與N64、SNK相關、finalburn崛起等等因素,雖然當時MAME在網站直接提供最新rom下載,影響也不大了。
接著兩年發展逐漸發光的時候,我已經沒在用模擬器了,可以說現在才徹底接觸MAME,感覺也許跟其他人不太一樣吧:我覺得MAME其實一直在做摧毀大型電玩發展的事情,關鍵點正是在PS末、網路泡沫前第一次成熟期,各種廠商對於前景是兵荒馬亂與動向不明,成熟的模擬器讓廠商賺不到錢,情況雪上加霜。
當時那些ROM是誰Dump出來的,我想大家都很清楚,倒閉的廠商與工作室不盡其數,一個鬆散的組織進行自制,基本上成效可以說是零。當然,在那個時間點,也沒有任何人有辦法去阻擋。
研發、製造軍火的人,沒處理好管理的話,戰爭的犧牲與受害就不可避免。MAME帶給玩家的是70-90年代精彩的百家爭鳴,無窮的回味,以及之後大型電玩的末日。
網路本來是能結合一些東西的,趨勢能有另外的發展,只要玩家能多給一些空間...可惜世事沒回頭的餘地,日廠做出選擇,歐美廠商卻步,導致今天PC、PS4、XBOX都只能玩一樣的東西。當玩家為無窮盡的DLC哀鳴的現在,回過頭去看當時的關鍵點,很值得玩味。
該睡覺了,反正不關我的事,我的責任,就是把全部的rom、iso都弄到我的硬碟,繼續打電動的人生才是最要緊的。
跟我同年齡的人,大多都不打電動了,他們為人生不同階段的事情奮鬥,想法大抵上也是如此。其實他們錯了,人生是沒辦法分段的,當你自己下了一些註解與無形的限制後,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。你是什麼樣的人,就是怎樣的發展,能影響成敗的只有內心的堅強。把自己否定、分段,等於是把人生一直重複開機,累積不到什麼,年過五十才發覺白忙一場。
人生很多東西都是一直累加上去的,玩了遊戲進而學程式設計,接著做網路、手機,相關事業如繁花盛開。有幸能接觸,卻無緣能伴隨成長的話,是很遺憾的。